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在美国开学日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为什么要上学》的演讲,他对孩子们这样说——“你们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是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而教育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不论你的生活志向是什么,我敢肯定你必须上学读书才能实现它。你想当医生、教师或警官吗?你想当护士、建筑师、律师或军人吗?你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从事上述任何一种职业。你不能指望辍学后能碰上个好工作。你必须接受培训,为之努力,为之学习。”
人,为什么要上学?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尤其是为什么需要“学校”作为载体来实施教育工作?
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教育发展的起点,则可追溯至远古的原始社会(李家成,2004)。随着早期人类的产生,教育活动就在中华大地上萌芽了。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按最通俗的道理,一是要有人来学、有人来教,二是要有的可学、有的可教。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尤其是那些不能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完成的教育任务,必定要有专门的场所或机构来从事教学。特别是文字的产生,大大促进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改变了原始的教学形式。由此,学校教育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当学生身处于学校之中,他应该学会从老师或前辈那里学习有关社会的规章制度和准则,要学习适应各种社会规则,其中就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文化艺术和相应需要熟练运用的知识及能力。学生在学习这些技能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自己至少具备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使自身能够从容地在社会中立身处世。就好比,如果他们不掌握自己的语言,没有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不可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如果他们不能正确计算和阅读文字,就很难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如果他们不了解社会的规章制度,甚至不懂最基本的法律法规,那么就不能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信这样的例子还会有很多。总而言之,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日后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当学生掌握了上述的基础之后,还应该了解一些相应的社会知识和能力,以保证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由此可见,学校除了在基础知识教授上有着相当作用外,更紧要的是,它还有助于确保社会维持其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学校也是帮助个人适应社会,维护自身权利和稳定就业的有力保障。国家监护学校,请专家领导帮助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提供教材资料,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而社会则为学校制定学习的内容和范围,通过学校教育影响到学生本身。这种影响则包括思维、想象力、方式等。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将无一例外地影响到他们日后的生活,塑造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简而言之,当我们身处学校之中,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无论是教师、同学,或是各项课程,均是如此。所以,当我们学到得越多,对世界了解得越全面,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完整时,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就能更好地担当起作为一名优秀公民的义务,并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不得不提的是,只有我们更了解了自身文化和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优良的品质,才能更自信地选择将来奋斗的方向。而这些必定是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的。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知识体系的丰盈成长,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某一阶段或层次,而是需要在已掌握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更新、充实,才有可能不被时代抛弃。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习社会”是建立在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这三者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一个能够拥有知识,并且能够不断、更新和运用知识的人,将会在未来社会中立于长效发展的不败之地。然而,能更新知识的基础则在于具备更新知识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要具备这一能力的先决条件就是具备系统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处理大量的知识信息,才能在不断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当然,这种系统知识的掌握则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对这些内容的传授。在信息社会,知识的飞速更新,使得人们不能再一劳永逸了。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